1965年11月14日,《人民日报》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重磅新闻:新华社福建前线14日电—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护渔舰艇部队,在今天凌晨于福建崇武以东海域,成功击沉并击伤了一艘美制蒋军舰艇。这次行动,标志着我海军护渔舰艇部队,继今年8月6日成功击沉“剑门号”和“章江号”两艘蒋帮猎潜舰之后,再次取得了重大的海上胜利。此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同时,人民日报还刊发了评论员社论,其他全国性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一战果。次日,人民日报再次在头版头条发布了庆祝福建海战部队胜利的消息。文中指出:“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,今日(14日)下达嘉奖令,表扬在14日凌晨成功击沉并击伤美制蒋军舰艇的我海军舰艇部队。”嘉奖令特别强调:“这一战打得果敢、迅速且非常精彩!”
这场解放军的海战,重创了蒋军的力量,战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。然而,尽管报道中提到过海军福建某基地副司令员魏垣武,但很少提到更高层次的指挥者。事实上,这次海战的决策者正是福建军区副司令员、时任中将的皮定均。
展开剩余77%皮定均中将一生习惯于打险仗,而且几乎没有失败过。1945年夏,他带领皮旅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的转移,当时许多人都认为皮旅势必全军覆没。然而,皮定均依然带领部队成功突围,经过数千里的长途跋涉,最终安全撤到华中,成功突围并几乎未受损失。皮定均的指挥风格可谓极其果敢,勇于迎接挑战。
值得一提的是,魏垣武也是皮旅的成员,曾在中原突围时担任班长。有评论认为:“这次胜利似乎在向世人昭告,只要‘老皮旅’的人出马,就没有败仗。”
此次海战,皮定均指挥的依然是一场险仗。
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:11月13日下午,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、主管东南沿海防务的皮定均突然接到军区作战部张科长的报告:“前一阵子在崇武以东海域抓捕我方渔民的那两艘‘永’字舰又出动了,准备进行骚扰。”这些敌舰再次威胁我方渔民,皮定均当即赶赴作战室,听取敌情汇报。
皮定均并不陌生这两艘敌舰。这两艘舰艇是美国制造,一艘名为“水昌号”,排水量为650吨,满载时达945吨,是一艘护航炮舰;另一艘是“永泰号”,是一艘大型猎潜舰,排水量640吨,满载时可达903吨。它们经常出没于海域,抓捕渔民,骚扰我方渔业活动。虽然解放军曾多次派遣舰艇及远程火炮准备对其实施打击,但敌舰总是巧妙地躲避了。
然而,这一次敌舰再次现身,如何应对成了关键问题。
此时,解放军海军面临两条可行的作战路线:一条是通过闽江内水道进攻,安全性较高,但航程较长,可能错失战机;另一条是从三都港南部出发,待机于平潭附近,航程较短,但需经过敌岛马祖的正面,风险极大。
皮定均仔细权衡了两条线路的利弊,沉思片刻后坚定地做出了决策:“要下决心打,行动越快越好!”他随即下令:“三都港的护卫艇和快艇立即启航,白天从马祖正面迅速通过!”
命令一出,三都港的舰艇部队迅速行动,准备就绪。随后,周总理在北京批准了这一海上作战计划。
傍晚时分,作战部队整装待发。皮定均站在作战室内,等待战斗的进展。当晚,作战部队开赴目标海域。
战斗开始后不久,皮定均通过无线电收到前方的报告:“我们正从敌舰的侧后进行接近。”随即,战斗爆发了。很快,皮定均听到了敌舰的无线电通话内容:“侧后遭共军袭击!我们舰多处中弹起火!请求增援!”
皮定均听后笑道:“好啊!什么敌情!敌人自己都说了。”
约凌晨一点,战斗的胜利消息终于传来:“‘永昌号’被鱼雷击沉!‘永泰号’受创逃回马丘!”皮定均下令迅速向北京报告这一捷报,同时又指示:“注意空中情况,我舰艇务必在拂晓前撤离战区。”
就这样,解放军海军成功完成任务,在敌机尚未赶到前,所有战舰顺利返航。皮定均再次打赢了一场险仗。
魏垣武后来回忆道:“皮司令员当时指示舰艇通过马祖海域时,我还真担心敌人会开炮攻击!没想到敌人竟然视我们为无物,真是‘胆大心细’。”
这场海战的胜利,陈冠任在《治国录: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》一书中有详细记载。该书详细叙述了毛泽东在1949年后治国理政的真实历史,并成为该社年度畅销书,销量已突破百万册,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